國共調停:安平事件中美方和國民政府的陰謀?

美國介入國共衝突,促使「軍事調停執行部」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國內並未進入和平狀態,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各自盤算爭取更多佔有地,以便在日後國共對抗取得更大的優勢。另一方面,美國自太平洋戰爭後加入中國戰線,全面對抗日軍,因此在中國問題上取得發言權,由於當時美國並不樂見國共交戰,因此戰後美國政府派馬歇爾將軍使華調停國共衝突,此段為馬歇爾出使中國報告書中提及他使華的原因:

「以實現中國之統一,同時實行停止敵對行動,尤其在華北停止敵對行動。」
「如果擴大這個政府的基礎以容納國內其他政黨,將會促進中國的和平。」

從上述說明得知,美國認為要實現中國民主和和平,必須停止黨派對立衝突,加速黨派間的相互合作,因此積極介入國共雙方和談,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國內外反對戰爭輿論高漲,在此雙重壓力下,迫使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同意美方建議,成立「軍事調處執行部」以解決衝突。

美方調停國共事件紀錄簿所收錄的史料

「軍事調停處執行部」的會議紀錄、備忘錄、地圖等重要文檔,均收錄在美方調停事件簿內。這些一手資料,重現當時各方在會議上的討論,各自的主要考量以及最後的選擇。紀錄簿所收錄的史料,除了美國官方的資料以外,也收錄了共產黨與國民政府文宣以及日報等,並以時間日期分類及排序,有助於了解當時的民意輿論以及事件發生的時序。

以「安平事件」為例

電影《停戰以後》海報

在國共簽署調停協議後,1946年7月29日,美軍和共軍在平津路安平一帶發生武裝衝突。關於「安平事件」,通常是以中國共產黨的視角來詮釋,像是官方媒體的部落格、或以本事件改編的電影《停戰以後》,批評當時美國和國民政府的不正當性。

《停戰以後》是講述抗日戰爭後,蔣介石策謀發動內戰,但在當時美國以及國際、國內輿論壓力下陰謀暫時受挫,被迫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1946年7月29日美軍聯合國軍突擊解放區安平鎮。電影指出,美方擔任調停者的同時,其實在密謀攻打中共,並聯合國軍入侵共產黨解放區。

美國聯合國民政府入侵安平,此說法是否成立?美方促使國共合作背後有更深遠的考慮嗎?透過美方調停國共事件紀錄簿資料庫有關「安平事件」的會議記錄、調查檔案、人證物證等,或許能讓我們更貼近事件的真相。

以「安平事件」作研究帶入資料庫的應用

在「安平事件」發生後,經多次商議,軍調部三人委員會會議通過成立調查組,委任鄭介民為政府委員、葉劍英為共方委員、饒伯森為美方委員。

軍事調處執行部《第二十五分組軍事命令》

此為當時第二十五分組美方組員關於安平香河衝突之報告,資料庫內已整理好從證件A至I有關此報告的文檔,並收錄在687卷次內。

《第二十五分組美方組員關於安平香河區衝突之報告》

共軍視角: 《關於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進攻香河的報告書》

在《關於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進攻香河的報告書》這份報告中,共方宣稱,香河安平是共軍在8月18日攻破偽軍據點後所佔有的解放區,並附上在香河一帶建立人民自衛隊稅務局工作人員的户口冊以及徵糧收據等作證。另外指控國民黨佈局製造「安平事件」,使美方被捲入國共在香河地區的衝突。

《關於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進攻香河的報告書》

報告中指出,7月29日時,安平駐防軍隊突然遭國美聯軍攻打,國民黨在前方作戰美軍則在後方援助。這份文件主要是說明香河安平一帶為共產黨佔領的解放地區,從一月至七月這半年間一直受到國民黨侵佔,7月29日至8月初美國加入戰局。而在7月29日共方的駐防突然遭國美聯軍的汽車及飛機攻撀後,共軍被迫撤出安平區。

在報告末段共方對國美聯軍進攻香河提出要求:
「立即撤退前線進攻部分,並恢復至七月廿九日前的否則,以免戰爭擴大,否則一切後果由國美完全負責。」

美軍視角:《為據北平鄭委員電告美軍被襲詳情轉請參考由》

《為據北平鄭委員電告美軍被襲詳情轉請參考由》

鄭介民為香河安平事件第二十五調查小組的國民政府代表,他在電報中,我們可以一窺美軍與此事件的關聯性:

(一)美海軍陸戰隊約百名分乘卡車十二輛及一輛指揮車,在平津公路行駛至安平鎮期間為共軍伏擊,美軍立即自衛戰鬥四小時,其後共軍向香河方向逃竄,晚上美軍分自平津兩地各派一營由平津出發,當天美軍三員失蹤三名傷,十一名擊毀卡車兩輛共軍之傷亡不明。

(二)由於當時發生突擊所以美軍曾派駐軍支援。

在該資料中並未有國民黨的相關紀錄,依美方的說法,他們行經香河地區時受共軍突擊,於是出於自衛防守,隨後並派人支援。但為甚麼美軍要行經共產黨管轄的香河地區一帶?美方是出於自衛、還是入侵共產黨控管的解放區而遭攻擊?除有合理原因,否則不排除美方有侵佔的動機。

《安平事件調查經過概要》

該資料記載了從八月至九月末期間,就「安平事件」所展開的調查和討論過程,包括各方證人、會議記錄、審查結果等。其中美方公證人在報告中,便說明了美方出現在平津公路上的原因:美軍軍隊經常每三日一次往返平津公路上,是為了擔任駐平美軍及執行部美方人員之補給工作。

《安平事件調查過程》,該資料上記載了從八月至九月末期間,就安平事件所展開的調查和討論程序,包括各方出證人、會議記錄、審查結果等。

在此處有一個問題,如果該區為共方解放區,以三天一次的頻率出現在平津公路,共方怎麼至7月29日才發現並展開攻擊?若能確認安平是否為共方解放區,便可以得知哪一方所言為真。

《美國陸軍第一百四十二師師長代表紀鵬上校報告事項》

從這份資料中在該名美軍所補充的資料中我們可得知:
(一)香河地區可能原不為共產軍管轄區。
(二)《關於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進攻香河的報告書》中提及國美軍聯軍的原因,可能是美方被共軍襲擊後退至馬頭鎮,因附近一帶有國軍,所以協助美軍進行作戰。

《建議共軍應撤至一月十三日前之原駐地》

第二十五調查小組就香河地區一帶是否為解放區進行調查,認為香河並非共軍解放區,於是向共方提出撤軍建議:

「政府軍曾於張莊及王家板建築橋樑三座,後均被共軍毀壞,橋之界限仍存留,此點可證明安平原係政府軍所轄管,而非解放區,該地區雖在共軍射程內,政府軍仍以建築橋樑為必要,若安平原為共軍,何以共軍未在該地同樣建築橋樑?(即平津路安平段曾被共軍騷擾)」

《安平事件調查經過概要》 河北省孫主席證言

在此資料中可以得知,安平由敵偽接收而非解放區,但仍有共軍及土匪前來騷擾,但不影響國軍駐軍。同時民眾會向政府履行義務,例如:賦稅、服役。河北省孫主席聲稱「安平事件」是由美共雙方演變成之不幸事件,政府軍決無參與此事。

《安平事件調查經過概要》與安平事件有關證人口供所得結論

安平鎮為香河縣的政令所以及縣政府,於六月二日以前設於此地。七月廿九日並無國軍駐紮此地,通常其治安由河縣警察以巡邏方式維持。安平附近平津公路過去雖有共軍前來燒殺擄掠,武香兩縣均能及時驅逐。美方車輛經常在此來往,以上說法均與美軍紀鵬上校所說符合。

綜合上述資料可得知:
(一)國軍並未侵佔共軍解放地。
(二)美軍並未侵佔共軍解放地,只是行經平津路一帶,替駐平美軍及執行部美方人員進行補給工作。
(三)武香兩縣地方驅逐共軍。
(四)在7月29日國軍並沒有出現。

可見,國軍是在7月29日「安平事件」發生後,才出面協助美軍驅逐共軍。而非文件一所述國美軍有組織性、計劃攻打共軍。但既然美方並非故意攻打共軍,那麼「安平事件」為甚麼會發生?是誰蓄意造成這次的衝突?

《簡殿文之口供》

此為九二軍一四二師捕獲共軍於安平鎮襲擊美軍嚮導簡殿文的口供。當中提及八號軍(共方)派任簡殿文擔任農工會武裝部大隊長,七月二十九日由他負責帶路,並在快要抵達安平時候才收到「打美國人的消息」,以及八號軍攻打美國人的作戰計劃及經過。他提到八號軍以牛車阻擋美軍去路並發動攻擊,與《安平事件調查經過概要》中證供說法相似。

共方觀點:《對安平香河地區調查之補充意見》二十五小組中共代表武可久上校


主要說明香河為共軍解放區,以及在七月二十九日「安平事件」發生後,美軍確實與國軍聯合進軍。文件指出居民在政府軍的威脅下不得不造謠罵八號軍,亦即證人口供的可信度不足。

《安平事件調查經過概要》

共方稱衡突原因在於有毫無標幟之汽車行駛,並指出有國軍的參與。但同時在備註中指共方的證人、證物之時間地點數字並不相符,可信度有限 。

總結

安平地區從一月開始為敵偽所接收,但主要還是國軍所管轄的一區,而通常河縣警察以巡邏方式維持平津路的交通治安。美軍軍隊往返平津公路,給駐平美軍及執行部美方人員進行補給工作。七月二十九日美軍如常行經平津公路往返時,因車上並無標記美國國旗,因而受到共方以牛頭車阻擋及攻擊(共方經常在附近騷擾)。美方出於自衛而與共方發生衝突,造成傷亡。其後美方派出駐軍,而國軍並給予協助,而有了《關於國民黨軍與美軍聯合進攻香河的報告書》中所稱,國美聯軍攻打共方的說法。

從以後的會議記錄顯示,共方的供詞與證據不相符,共產黨的主要論點,均表示香河為已方解放區的觀點,堅持美方與國軍蓄意攻擊共方。但實際上,「安平事件」並非中共所述是國民政府與美國合謀攻擊共方。透過美方調停國共事件紀錄簿(1945-1947)收錄軍調處的會議記錄、調查報告,才更進一步對「安平事件」有了更多角度的觀察。

外稿自東吳大學 歷史系/文章撰寫

 歡迎申請免費試用 美方調停國共事件紀錄簿 1945-1947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