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成立至今邁入第二十一年,累積超過285,740多篇全文博碩士論文,致力於提升研究資源的合作建置與支援學術研究需求,於2019年9月完成平台全面升級。2021 年啟動 DDC 使用者調查,經與台科大兩位碩士生的訪談計畫以及台大圖資系主任與其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發現使用者在瀏覽資源或是以關鍵字查找資源時,不容易將「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此名稱與資源連結,因而 ProQuest公司與漢珍公司提議修改該資料庫中文名稱,以更符合使用者的檢索習慣,經由聯盟會員票選出「 DDC國際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
第19屆年會仍因疫情關係採線上方式進行,會議主題為「學術研究非查不可:查新查全與查證,系統性回顧之實務應用」。首先,由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王涵青館長致開幕詞,王館長提到現在圖書館提供愈來愈多的資源與使用空間,對讀者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而透過本聯盟的資源更可了解各國的研究主題與研究生的思維邏輯。今日的會議不僅會探討圖書館與圖書資源,亦會討論如何將這些資源結合學校的課程,協助學生研究與學習。最後,王館長感謝所有講者、擔任上半場會議主持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黃明居館長以及所有聯盟的夥伴,希望所有參與來賓能有所收穫。
接著,非常榮幸邀請ProQuest公司朱志堅先生致詞,首先概述了ProQuest併入科睿唯安(Clarivate)後的情況,並表示團隊如今已融入其體制。此次合併將替ProQuest帶來更豐富的資源,未來亦會攜手漢珍公司繼續服務大家。
大陸高校圖書館的學術研究支持服務 – 以北京大學和山西大學圖書館為例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肖瓏
第一場首先邀請到北京大學副館長肖瓏教授,以她擔任北京大學副館長、山西大學館長任期間的實務經驗為例,分享大陸大學圖書館的學術研究支持服務。肖教授提到發展學術研究支持服務一方面是配合大學科研發展的國家政策,另一方面是兼顧圖書館轉型。大學圖書館從傳統圖書館轉型為整合紙電的數位圖書館後,未來更要往智慧圖書館之路邁進,成為學校的五大中心:學習服務中心、教學服務中心、知識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文獻資訊服務中心,並建構學術研究支持服務。
所謂的學術研究支持服務體系涵蓋科研支持服務(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決策支持服務(decision-making support)、數據支持服務(data-support)、學術出版服務(scholarly publishing)、智慧財產權及專利資訊服務(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 patent information)、資訊素養服務(information literacy)、學科諮詢服務(reference service)。相較於大學其他部門,圖書館擁有更多的優勢從事這些工作,因為圖書館掌握了各種關鍵數據來源,如國內外各種資料庫、系統等等,這些歷年統計資料能讓圖書館的從業人員加以運用在學術研究支持服務。
目前大學圖書館學術研究支持服務有幾個發展趨勢,如問題導向並緊扣使用者需求、產品針對性很強、涉及研究生命週期的完整流程與具體環節,更有多種源頭型式的大規模數據在背後支撐,像是Web of Science等資料庫或是Summon等系統,乃至運用國際大學排名、科研獎勵名單、基金項目來開放數據。肖教授表示團隊應發揮優勢建構數據分析的框架體系,並選擇各領域恰當的指標或對比單位,以求不論在縱向或橫向範圍內都能做出更精確的比對分析。而情報研究應從點到面不斷深化,提升學科館員的資訊分析能力,發展出更加多元、精細、針對性強,與使用者產生更多互動的分析模式。從結果來看,這些服務受到系所歡迎,〈北京大學學科競爭力分析報告〉與〈山西大學學科競爭力分析報告〉都在校內產生了極大迴響。
另外,學術前沿(research front)也是一項重要的服務。這個概念是由耶魯大學 Price教授首次提出,所謂學術前沿是指在某個發展中的特定研究領域已經有很多研究,但仍具有發展潛力與影響力的主題,或是新興趨勢、突發關鍵詞中,具有戰略規劃價值,有機會成為未來研究方向的主題與思想。而圖書館更是挖掘、製作學術前沿的主力單位,像是北大就曾運用科睿唯安ESI資料庫進行分析追蹤。除了論文或是資料庫,尚有其他重要的資訊來源,舉凡基金主題數據、使用者熱門關鍵字、社群媒體數據、文獻關注熱點等等。此外分析出的主題也應該確保其具有前瞻性,可進行預判性研究、可互相印證補充,如〈北京大學科學研究前沿〉採用了多種數據來源,完成相當具綜合性的指標,除了提供核心論文數量、被引用次數、平均出版年等文獻統計分析,也邀請專業人士針對被選出的學術前沿進行分析解讀。透過總結北京大學學者相關研究成果以及對關注領域的觀點與分析解讀,可幫助我們了解北京大學學者對該學科的貢獻與研究布局,有助於洞悉科學發展前景。
最後,肖教授表示其實這些學術研究服務、學術前沿服務,或者學科競爭力分析、專利競爭力分析等等,都揭示了新時代數位圖書館的新面相,不但要幫研究者準備收集各種資料數據,還要進一步做好分析,指引他們方向。而圖書館是最適合做這些事情的單位,因為其擁有充沛的資訊來源與對各種資料庫的掌握,且每年製作的成果可以不斷累積,在前面基礎上不斷力求精進。當然實際執行上仍然非常費工,數據往往來自不同的資料庫,導致很多數據的統計範圍、定義方式、計算方法、呈現格式都不同。為了能在相同基礎上進行比對分析,圖書館館員向資料庫廠商要了許多raw data,也耗費了非常大的時間做比對統整,才能得出有效的數據,讓這些分析能更好地支援人才培育、科學研究、科研決策、科技創新。
系統性文獻回顧-醫學圖書館的教與學
淡水馬偕醫院圖書館組長 劉淑容
第二場非常榮幸邀請到淡水馬偕醫院圖書館劉淑容組長與我們分享「系統性文獻回顧 – 醫學圖書館的教與學」。一開始劉組長提到小時候「瞎子摸大象」的故事,摸到大象的腳、以為是柱子,摸到牠的耳朵、以為是大扇子,因為不完整的資訊,讓我們會誤以為自己摸到的就是一根柱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項氣喘研究的24歲健康志願者艾倫‧羅奇(Ellen Roche)在本可以避免的悲慘境遇中去世,因為她吸入一種化學物質導致她的肺部和腎臟逐漸衰竭,而該化學物質的危險性其實早在該研究之前就已經有文獻發表過。當時有一位記者說︰圖書館是否可以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呢?我們會不會有這樣子的能力呢?因此,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簡稱SR)的發想由此而生。
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是針對研究主題以系統性方式進行文獻回顧,以SR為基礎,就已發表文獻進行資料統合分析(data pooling)即是統合性分析(meta-analysis),兩者皆提供臨床醫療人員更值得信賴的證據結果,在共享決策和臨床醫護方面,都能看到SR的影子。此外,在醫師進行SR研究時,如果能夠與有經驗或已受訓的醫學圖書館館員共同合作,我們的館員也是可以成為團隊的一份子,一同策辨進行嚴謹的SR研究以找出問題的全貌,並得到結論,對於病人及世界的健康福祉帶來一點幫助。
有關當前SR學術發表現況,在PubMed資料庫顯示,2012-2021年SR的文獻每年漸漸成長;參考臺灣碩博士論文網也發現不只是醫學領域的碩博士論文以SR來做研究方法,也有教育(190)、商業及管理(161)、社會及行為(42)、人文(26)等學科也使用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法來完成碩博士論文,可見SR的需求亦慢慢的在增長。在2017年時,有31%醫學圖書館提供文獻檢索服務,有11%提供SR檢索服務。近年,國外也越來越多醫學圖書館提供醫師SR檢索的協助服務。
劉組長也介紹了學習SR很好用的免費線上書籍,如Cochrane Handbook、MECIR、IOM Standards等,我們可以從書裡學習如何研究資料來源的完整性與合適性、回溯參考文獻、檢索敏銳度與精準度、有系統且結構化的檢索策略等,在投稿前亦可參考PRISMA Check List來檢查這次研究的整體架構。
當參與SR研究團隊時,一開始大家會進行多次的晤談來確認團隊的主題、收案範圍及需求,再檢索主題相關的關鍵字,請團隊檢視並再次修正確認,接著就可以依主題設計轉譯檢索,至各資料庫平台檢索出資料轉交給團隊,也可用雲端共同協作來提高效率。劉組長也分享了一份問卷調查,是關於圖書館館員在SR研究所花費的平均時間、有1-3年經驗的館員協助一份SR研究平均花費49.2小時、7年經驗以上的館員平均花費34.2小時。其實SR服務所花費的時間比起預想的還要得多。如果館員或圖書館的SR服務有達到某個標準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成為共同研究者或在論文中致謝圖書館的協助呢?
最後陽明交大圖書館黃明居館長向劉組長請教,在做SR服務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劉組長分享,遇到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語言,因為在不同的領域裡他們的專業術語是不一樣的,在下關鍵詞的部份其實要花更多時間來累積不同領域的醫學知識,才會讓這些資料變得更有意義。
成大圖書館系統性回顧課程經驗分享
成功大學圖書館醫分館 方靜如、成功大學圖書館醫分館 周志文、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 許嘉峰
中場休息後,由成功大學圖書館王涵青館長為我們進行主持,第三場邀請成功大學圖書館分享系統性回顧課程經驗,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題是教案設計到教學反思,第二部分是支援使用者學術生涯之研究,最後由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同學來進行跨領域學習歷程分享。
首先由成大醫學圖書分館的方靜如館員來進行分享。系統性文獻回顧課程除了是圖書館課程之外,也被列入微學分加選的課程,此課程依循著研究/寫作的標準來授課,利用資源介紹、搜尋技巧、問題解析以及文獻管理搭配課程進行。方館員除了介紹課程授課的情況以及各種不同的課程內容,也提到了課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困難,最後分享經過這些課程後,學員的各種反饋。
接著由成大醫學圖書分館的周志文館員分享,探討圖書館提供這樣的課程是否對同學有實質的幫助。首先,圖書館針對碩士生以及博士生開始進行使用者的研究,了解系統性文獻回顧在他們學習生涯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學習以及研究的推進,碩博士生對於系統性文獻回顧的需求都會逐漸地增加,直到最後一學期才會下降。周館員分享,系統性文獻回顧是可以運用在非醫學領域裡,並且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運用延伸的技巧在研究的生涯內。
最後由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許嘉峰同學分享跨學科學習使用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經驗。許同學一開始因為好奇所以學習資料搜尋策略,後因學校教育、臨床需求以及實證競賽等需要,開始系統性文獻回顧的學習。當中不乏因研究所跨學科學習的挫折,像是專業知識的不足、無法分辨資料是否合適,而不同資料庫的設計差異,如搜尋字數限制、語法、邏輯,也增加使用過程的難度。最後,許同學透過學習相關知識、專家諮詢與尋求館員、廠商協助來克服問題。
從前端的課程教學,中間的使用者經驗分享,到後端的使用者研究,經由成大三位講者的分享,讓參與來賓從不同面向深入了解系統性文獻回顧的功能,可以更迅速的推廣與運用。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展望與更新
ProQuest 培訓與諮詢顧問 王劍飛
第四場由ProQuest培訓與諮詢顧問王劍飛先生分享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展望與更新。首先,王顧問與我們分享近期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以下簡稱PQDT Global)主要的三大變化及未來發展。第一個變化是新增了諸多的學術內容。PQDT Global 自2012年以來,美國的全文增長了50%;2021年博碩士論文的全文量增長至25萬篇,2022年預計也新增約20多萬篇的論文。目前主要收錄最多的博碩士論文來自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英國,陸續也開始大量收錄其他國家地區的論文,例如:2022年新增許多歐洲國家,如:希臘、葡萄牙等;在過去兩年共增加了56個國際機構成為合作夥伴。
PDQT Global目前收錄的博碩士論文數量約有550萬篇,其中約有310萬篇有提供全文。內容來自60多個國家與地區、4100間大學的相關論文,約有400萬的研究人員在使用,涉及的語言達60多種。PQDT Global是一個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的資料庫,從數據上可以發現是研究者經常查詢全球博碩士論文中最核心的一個資源。
第二個變化為「論文訓練營」工具,提供一些論文相關的學習模板,是PQDT Global的新功能之一;目的是為了讓初學者進入平台檢索論文時,可以學習如何更有效的運用博碩士論文,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嵌入至研究過程中,提供一個最佳使用方面的指導。當研究者檢索完點選一篇論文後,畫面左方將會出現「論文訓練營」的提示。目前此功能提供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韓文和簡體中文的語言版本。
再來第三個變化為增加「引文連結」。目的在於幫助研究者快速獲取一些高相關性的文獻。此功能提供的模板為「相似性論文」及「基礎研究」。「相似性論文」是根據參考文獻和種子論文的共同引文依照百分比進行排名,而兩個文獻之間共用的引用參考文獻越多,主題關係就越密切;「基礎研究」則是指一篇論文參考了很多文獻(包含期刊文章、報紙、書籍、學位論文、影片等),而部分文獻對於種子論文和這篇引用的論文是比較重要的,判斷標準是介於一個引文和種子論文進行演算法得出來相關的基礎研究文獻。
整體來說,2022年的PQDT Global更新狀況為增加了「論文訓練營」、「引文連結」、針對非英語類的博碩士論文對應之標題與摘要進行翻譯,同時也提供英語方面的訊息。最後,王顧問表示在未來會有比較大的變化是在2023年的上半年,會將PQDT Global與Web of Science平台進行整合,對於同時訂購PQDT Global與WoS的訂戶來說,將會拓寬獲取的研究資料。
最後,成功大學郭育禎組長概述聯盟現況以及就近年來數據整理歸納出聯盟營運報告,現任工作委員將於12月底卸任,下屆由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擔任召集單位,第19屆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研討會圓滿落幕。
本屆聯盟研討會主辦單位為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協辦單位:美國ProQuest公司、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