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徐丹語
企劃製作: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這趟台南行,我的腦子裡不斷出現這句話:「當時怎麼會不知道這裡呢!」那種驚嘆感持續了好一陣子;此行,我對周邊一切事物都很專注,發現許多地方跟我的記憶有如天壤之別,彷彿是第一次到台南。行程的第二天,用完早餐後,我們前往離住宿地點不遠的吳園藝文中心。對這裡,我還有一點點印象,但那畫面始終很模糊。
吳園藝文中心
吳園藝文中心由三種不同風格的建築所組成,包含洋樓樣貌的公會堂、日式木造的柳屋食堂,以及中式園林的排屋和涼亭。
台南枋橋頭的吳家,是經營台鹽產業的家族,當時吳家可說是府城首富。約在清道光八年(1828),吳尚新先生收購了荷蘭時期的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興建了「吳園」,極盡美觀的中式園林造景,有「樓仔內」之稱。「吳園」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日治時期,吳家衰落而計畫出售家宅,適逢台南廳長召集官紳籌建公共聚會之場所;1910年,台南廳長下令在該處興建西式風格的公會堂,當時稱之為「台南公館」,後稱「台南公會堂」。公會堂是今天園區的入口,也是最華麗的一棟建物。中間的馬薩式屋頂,加上魚鱗狀的瓦片,頗具特色,前方的山牆上有精細的雕花。現在公會堂內部已作為音樂廳使用。
藝文中心裡的另一個建築物「柳屋」,興建於1934年,是當時台南有名的料理店之一,亦是現今台南少數保存完整的日式木造食堂。中式排屋則改建成「王育德紀念館」。除了這些之外,園區內還有一個戶外圓形劇場,提供給各種藝術表演團體使用。
吳園藝文中心完美地結合三種風格的建築物,穿過公會堂走進園區,有如來到一個奇幻的小社區。
經緯座標:22°59’40.1″N 120°12’21.5″E
吳園藝文中心@台灣日日新報/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吳園藝文中心@台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