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奇情壯彩的史篇 3 ——近代新聞出版中的重要報紙《時報》

近代新聞出版史,是中國新聞傳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近代報刊在華南沿海出現,到近代報業在香港興起、在上海崛起;從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創辦中文報刊,到救國圖存背景下,興起的第一、二次辦報高潮,再到近代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近代新聞出版的報人報業,書寫出奇情壯彩的史篇。

《全國報刊索引》依託上海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收錄形成《全國報刊索引──數字文獻數據全庫》,全庫彙集1840年至1949年出版的圖書12萬餘種;囊括中國近代出版的20,000餘種期刊,近1000萬篇文獻;擬收錄1850年至1952年間的4,000餘份中英文報紙,已累計推出近1,000種,包括《申報》、《新聞報》《字林西報》等眾多知名大報,以及數千份地方報紙,為近代新聞出版的研究提供了豐富史料和素材,讓研究人員享受極大便利,能提高新聞出版學術領域的研究效率。

《時報》——「東方泰晤士」

1904年6月12日,時報在上海創刊,報頭下印有 “EASTERN TIMES”,以「東方泰晤士」自居。由梁啟超撰寫的〈時報發刊辭〉中,明確該報孜孜以求的目標:「務先後追隨於國家至頸部,而與相應焉」。初期的主持者為狄楚青,1921年轉由黃伯惠經營。報館延聘羅孝高、陳景韓、包天笑、戈公振等著名報人為編輯。

圖片來源:《時報》1904年6月12日第1版

圖片來源:《時報》1904年6月12日第1版;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時報》

《時報》在報紙編輯工作上的改革和創新較有影響。它的短評頗具特色,應時而興。三個主要的新聞編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評專欄:陳景韓負責「時評一」,主評國內大事;包天笑負責「時評二」,主評各埠要聞;雷奮負責「時評三」,主評本埠新聞。每則短評一二百字不等,密切配合當天的重大新聞,文字短小精悍,冷雋明快。

《時報》創刊後,為通過小說傳播西方思想文化,便開設了專刊文學作品的「附張」,辟有「小說」專欄,分撰、譯兩種,以譯為主,登載陳景韓、包天笑譯著的小說。白話譯文〈銷金窟〉(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的一部分),譯筆流暢,頗受好評。

圖片來源:笑,〈銷金窟〉,《時報》1906年9月3日第2版

圖片來源:笑,〈銷金窟〉,《時報》1906年9月3日第2版;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時報》

在版面設置和編排上,《時報》既大膽創新,又「務求顯醒」。《時報》廢除書本版式,採用對開報紙,分為四版,兩面印刷。在編排上,對欄目、標題、字體均有改進。當時的《時報》配有1-6號字模,最緊要的新聞用大號字,次要的用中號字,平常新聞用6號字。版面排布活潑醒目。《時報》創刊不到一年,《申報》、《新聞報》等不得不相繼改版,以適應競爭需求。

圖片來源:〈時報發刊例〉,《時報》1904年6月12日第2版

圖片來源:〈時報發刊例〉,《時報》1904年6月12日第2版;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時報》

參考文獻:
1. 伍常安、王揆方:〈我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的早期開拓者——徐寶璜〉,《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第41頁。

《時報》完整內容,收錄於【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時報》】。

歡迎海內外圖書館、研究機構、教育單位之學者、讀者、師生、研究人員推薦、典藏、閱覽、參考、引用。敬請洽詢: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業務部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