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典建築新貌21-三峽老街

攝影/文字:徐丹語
企劃製作: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大台北地區的近郊,有不少知名老街。許多住在市區的人常會利用週末時間,安排一日遊到這些老街走走。距離上一次走訪,大概是高中時候的事了!記得當時是因為參加學校的活動,所以會不定期去不同老街做公益。那段回憶很棒,和老師及同學們總是同心協力的完成當日活動,結束後也會順便在老街逛逛。如今我再去了一趟三峽老街,原來對那裡沒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老建築的樣貌很完整,於是就選這舊地重遊。

三峽老街

一早搭車前往老街的路上,交通蠻順暢的,很快地抵達了三峽。這裡幾乎就是我心目中的老街樣貌,連棟式的紅磚房子與拱廊、華麗的建築立面與山牆、周邊有些閩南式的房屋以及廟口等。有如一個小規模的迪化街,但建築部分更完整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商業街屋樣式。每棟老房子上都刻著中文字,代表姓氏、行業或商號。現在的街屋都改建成小吃店、紀念商品店、攤販、傳統雜貨鋪甚至是小型美術館,整體來說是呈現了當時三峽老街繁榮的氛圍。

沿著老街往下走,我到了一個藍染工作坊,並且參與體驗。台灣跟藍染的關聯可回溯至17世紀,當時因為藍靛價昂,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嘗試在台灣種植木藍、製作藍靛。台灣方志也曾記載南方平原因颱農損的紀錄中,也提到菁、及菁靛,顯示植藍作業在台灣有相當久的歷史。而三峽曾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因為這裡是藍染的植物染料「大菁」主要產地。現在為了要延續當地特色,不少在地人士設置了藍染工作坊,來推廣這各文化鼓勵大家認識。我選了一個紋路染在帆布袋上,上一次體驗藍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這一次的體驗讓我重新認識這些工序,最後對於自己的成品還算滿意!

準備離開老街時,天色已經暗了,人群也漸漸離去。只剩老街騎樓上的夜燈和路燈,瞬間變得特別寧靜。我拿起相機捕捉了這景色,與白天氣氛形成對比,夜晚的老街很神秘,有如回到從前,散發著1920年代的浪漫。

連棟紅磚建築。

連棟紅磚建築。

騎樓。

騎樓。

從騎樓內望著對面建築頂端的字號。

從騎樓內望著對面建築頂端的字號。

街景。

街景。

古早味風格店家外的裝飾。

古早味風格店家外的裝飾。

山牆上的圖飾。

山牆上的圖飾。

介於兩層樓之間的商家字號及雕飾。

介於兩層樓之間的商家字號及雕飾。

華麗的山牆有著巴洛克式的浮雕。

華麗的山牆有著巴洛克式的浮雕。

修復後的山牆樣貌。

修復後的山牆樣貌。

騎樓內可見半圓形拱廊。

騎樓內可見半圓形拱廊。

騎樓柱子上掛著排列式的招牌。

騎樓柱子上掛著排列式的招牌。

店家門上的木製匾額。

店家門上的木製匾額。

連棟式建築中的不同樓層。

連棟式建築中的不同樓層。

庶民美術館的正門,漆上了藍綠色。

庶民美術館的正門,漆上了藍綠色。

館內的展牆。

館內的展牆。

二樓外的平台。

二樓外的平台。

中庭二樓的鋼琴。

中庭二樓的鋼琴。

美術館後方庭院。

美術館後方庭院。

三峽祖師廟。

三峽祖師廟。

工坊內掛著藍染後的成品。

工坊內掛著藍染後的成品。

經緯座標:24°56’01.5″N 121°22’11.4″E


三角湧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 三角湧方面之發展
    出版日期:(明治39) 1906-11-06
  • 1908年時,三峽有七間染房,產額一年計有七萬圓。
    出版日期:(明治41) 1908-03-31
  • 三峽特訊/買上光樂
    關鍵詞:三角湧染烏布、三峽庄、陳材州、恆芳號染坊、東宮殿下
    出版日期:(大正12) 1923-05-09
    由此報導可看出三角湧當時的特產是茶、米粉、藍染織物。
  • 三峽另一染坊: 建發染坊 於1909年做的廣告
    出版日期:(明治42) 1909-01-09

三峽染坊相關報導 @台灣新聞智慧網中的聯合報

  • 三峽 曾經染坊林立
    出版日期:1997/11/02
  • 三角湧 北台唯一染坊街
    出版日期:2008/08/21
    資料來源: 聯合報(地方版)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