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典建築新貌16-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攝影/文字:徐丹語
企劃製作: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每一棟老房子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論是曾經作爲政府機關,或名人故居,還是大戶人家的宅第,他們都是這些建築最終流傳下來的根源。每發掘一個新的地方,除了房子外觀本身,我也花了不少時間了解,原來某些建築形式皆有相同性質。例如大部分的日式建築以往都是宿舍或是名人居所,後來被改建成文學相關的展館。但接下來這個地方很特別,它就是「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這座建築位於中山北路附近,那帶還明顯保有日本時代所留下來的道路形狀,當時都稱為條通,同時也建有不少官員宿舍。1953年,其中一間成爲蔡瑞月的住處和創作編舞的地方。擁有臺灣現代舞之母之稱的蔡瑞月老師,生於台南,高中畢業後前往日本學習現代舞,打下了舞蹈的基礎。在日本的這段期間,蔡老師跟著舞團在亞洲各大城市演出,開闊了她的舞蹈視野。1945年回國後,她將這個新的舞蹈觀念帶進臺灣,同時結合臺灣民俗舞和芭蕾舞,創造出了新的面貌。蔡老師的作品對整個台灣的現代舞發展影響相當深遠,2006年後,開始有蔡瑞月舞蹈節的文化相關活動。

90年代後,舞蹈社也曾經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後來因為舞蹈界人士的全力爭取之下,才保住了這間房子,終於1999年被列入市定古蹟。不幸的是,不久後發生了火災,當時屋內許多東西遭到焚毀。接著,藝文界的朋友一同聯手幫助蔡老師將這棟房子恢復原貌,同時也成立了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目前舞蹈研究社持續營運,許多舞蹈演出和文化論壇在此舉辦。

有別於一般日式房子的和室隔間與迴廊,玫瑰古蹟因為作為舞蹈教室使用,所以變成一個開放式的大空間。左側的牆面上是大片的鏡子,我朝鏡子按下快門,照片中的鏡面反射著寬敞的教室,和拿著相機的自己。房子右側的空間則改建成咖啡廳,而前方有一塊大草皮,這種組合及地理位置如同藏身城市的秘境,蔡老師營造了一處充滿靈魂的舞蹈環境,從而延續了她的舞蹈精神。

舞蹈空間內的大標語。

舞蹈空間內的大標語。

從左側的前門進入。

從左側的前門進入。

側邊的小走道。

側邊的小走道。

窗戶細節。

窗戶細節。

側邊建築樣貌。

側邊建築樣貌。

室內屋簷。

室內屋簷。

內部空間的大面鏡子。

內部空間的大面鏡子。

蔡瑞月夫婦合照。

蔡瑞月夫婦合照。

展櫃內的舞蹈相關書籍。

展櫃內的舞蹈相關書籍。

老照片展示。

老照片展示。

以前的舞蹈研究書籍。

以前的舞蹈研究書籍。

舞蹈社旁的咖啡廳。

舞蹈社旁的咖啡廳。

經緯座標:25°03’20.8″N 121°31’19.2″E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