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後疫情時代圖書館新價值】研討會紀要


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DDC)延續著往年傳統,於2020年10月20日在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6樓會議廳舉辦第17屆年會。本屆年會會議主題「後疫情時代圖書館新價值」,期待能夠透過本研討會多方面共同學習疫情期間的應對措施與創新之舉。

首先,由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林偉館長致開幕詞,感謝各位館員同道們於疫情期間仍有共同學習之心態。接著,第一場會議邀請到貴賓—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館長Louise JONES為大家分享「”You need to unmute yourself” – library life during COVID-19」之線上演講。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Louise JONES館長 — “You need to unmute yourself”- Library life during COVID-19

隨著病毒持續擴散,新冠肺炎已成為2020年最大的課題,病毒衝擊終究是短暫的,但也徹底改變人們的未來生活習慣,乃至於全球化。 從生活層面來看,舉凡人們的社交方式、飲食習慣、娛樂型態,甚至工作模式,都會因這次疫情產生長久的改變,其中包括大學圖書館等,也迅速關閉並轉向提供虛擬圖書館服務。

首場講者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館長Louise JONES視訊與會,以「”You need to unmute yourself” – library life during COVID-19」為題,開頭大概做了香港中大圖書館概略的介紹,包含學校師生人數、國際排名、館藏收錄範圍、圖書館分館數量等。學校也在2020年初因應COVID-19防疫關閉,從防疫四寶(社交距離、戴口罩、手部消毒、體溫量測),到提供線上服務、線上工作會議及線上研討會,逐步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機會。館長講述圖書館防疫大致可分為空間、服務及館藏三個面向,空間方面首先移除能讓學生聚集的座位,同時縮短開館時間並密集消毒。服務方面則提供彈性借還書方案、加強學生自助服務,也強化校外連線的服務功能,鼓勵使用自己的電腦。最後館藏方面,開放線上課程用書的使用、持續更新電子資源廠商提供的免費電子資源及提供增購紙本館藏電子版,除此之外更獲得香港本地電視節目的使用授權。

而後在座談的Q&A問答中,臺大圖書館陳光華館長提出了兩個疑問,其一為增購電子版本書籍版權疑問,Louise JONES館長回應版權問題耗費許多經費,學校有簽訂使用協議,讓教職及學生能夠有限制使用,館長覺得版權議題這塊還是充滿著局限性,也並不是長期的解決之道。其二問題為因應疫情香港各校是如何合作的,Louise JONES館長回應他們透過港書網 (HKALL),七所大學圖書館有互通資源的服務,也提供他們能聯校借閱的圖書證 (JULAC CARD),館長提到他們都漸漸回學校工作及開課,但礙於疫情關係也不能到其他學校使用該圖書證,實無其他辦法。

整場會議Louise JONES館長以平和、堅韌、甚至詼諧的語氣敘述著圖書館的轉變,以藉此探討圖書館作為成長有機體變化和轉型的本質,並分享圖書館專業人員制定其機構在新冠肺炎期間的戰略規劃,防止疫情反撲,實為難能可貴。

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洪菀吟編輯 — 後疫情時代的圖書館防疫經驗

接著第二場的演講由林偉館長為我們邀請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的洪菀吟編輯為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的圖書館防疫經驗。

洪老師先從台灣的COVID-19疫情時間表及防疫政策講起,1/15列為法定傳染病,2/6口罩實名制上路,3/19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3/25室內超過100人以上、室外超過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活動建議停辦,4/1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距離,4/3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戴口罩,4/10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及夜市、寺廟等實施人流管制措施,4/30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6/7鬆綁生活防疫規範。

公共圖書館的防疫措施 : 台北市立圖書館 – 入館量體溫戴口罩、座位間隔、實名制登記入館。新北市立圖書館3/20至5/3期間閉館。大學圖書館的防疫措施 – 入館量體溫戴口罩、座位間隔、暫停校外讀者入館、單一出入口、定期進行環境清潔與消毒,提供線上資源如教學資源、研究資源、線上圖書館利用教學等。老師也特別舉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圖書館線上防疫網站與大家分享。至於全球圖書館 : IFLA – 建議提供正常服務的圖書館應提供使用者肥皂與溫水並提供手部消毒液、維持環境清潔、鼓勵生病的員工與使用者在家休息、提供可靠資訊連結的網頁並針對線上可能出現的錯誤資訊推動媒體素養,在疫情時的服務提供圖書外送、遠端服務及線上資源。

國家圖書館的防疫經驗 – 在環境方面先減少出入口、使用紅外線測溫儀快速測量體溫、手部消毒及戴口罩,閱覽區與自修室則用壓克力隔板及拉大座位間隔。在服務方面則推出國圖防疫網站、提供線上資源及線上戲曲表演活動、夏季閱讀講座及數位參考資源、推出知識快易達資料快送服務,92.8%的使用者對國圖的防疫服務感到滿意。

知識快易達是國家圖書館在防疫期間所推出的新服務,開放給一般大眾使用,主要是提供期刊與論文篇張影印,可自費宅配或到取件窗口自取,採線上付費。申請者居住地75%是外地,文件類型53%是論文,目的63%是研究,教育程度57%是學士學位,年齡33%是31歲-40歲。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也有合作共享資源平台,使用APP進行線上諮詢及討論。

最後,老師與大家分享在後疫情時代圖書館的未來要發展數位服務,提供線上資源、線上教學與線上學習交流平台,舉辦多元線上活動,並且要提供個人化的自助服務,才能維持社交距離,減少群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柯皓仁館長 — 新世代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與空間改造經驗談

中場休息過後,由中興大學圖書館郭俊桔副館長為我們進行主持,第三場次邀請到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柯皓仁館長,一上台他便笑著說:「我們台師大沒有新圖書館,我們只是做了空間改造而已! 」接著,柯館長帶領我們一同觀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改造縮時影片。台師大圖書館自民國73年建立,現今已有36年的歷史,柯館長在此次的演講中為我們講解了新世代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設計理念以及臺師大的空間改造經驗兩大重點。

首先就理念而言,圖書館現今的角色已然不同,從前圖書館的定位是給書住的場域,但各位可以想一想,隨著館藏書目的增加,圖書館的進館人數是否有隨之上升呢?紙本書籍的借閱量是否有增加呢?

21世紀以來,學生的學習樣態更為多樣,如課堂中合作學習、口頭報告的比例增多,而圖書館是否可以成為支援此樣態的場所呢?圖書館內有沒有空間是不分系所能讓同學們一起寫大字報或是共同練習報告,甚至能支援校方整合校內的補救教學、舉辦世界咖啡館等等。因此我們希望圖書館由單純的資訊共享空間 (Information Commons) 慢慢轉型為學習共享空間 (Learning Commons),以及可供休閒的中性第三場域/公共場域,除了家和工作地點,當學生在校園中想不到可以去哪時,都可以想到圖書館。

柯館長談起了台師大圖書館的空間改造經驗,原先校內的圖書館空間都被書住滿了,所以他們由規劃開始,進行學生的改造意見調查 (許願樹、世界咖啡圖書館),從而活化圖書館的空間利用,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多元創意學習空間,以使用者需求為優先,讓圖書館的主體由館藏轉化為讀者,增加討論及閱讀空間,提供休息及展示功能。

再來是設計階段,需要進行設計招標、申請室內裝修等步驟才能一步一步構築出使用者理想中的圖書館。最後在施工階段時,由於館方是「穿著西裝改西裝」的模式,所以館方會透過公告等方式讓資訊盡量透明化,尊重讀者「知」的權利,也有提供口罩和耳塞、另開自習室等措施,完善的為使用者著想。

最後是最為重要的用後評估,台師大圖書館於試營運時,設置回饋意見牆,亦有陸續徵求讀者體驗與開箱文分享、邀請校園記者的採訪報導等。根據統計,圖書館改造後,總體人數增加了19% 、大學生人數增加50%,是為人流再現的改造典範。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鄭琨鴻副教授–圖書館虛擬導覽研究與應用

第四場由中興大學圖書館郭俊桔副館長為我們邀請到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年輕學者鄭琨鴻副教授,鄭老師以圖書館虛擬導覽主軸,為我們講解研究與應用兩個層面的切入角度。

就應用層面而論,鄭琨鴻老師建議圖書館同道們可以由導覽開始作為使用VR的起步,接下來分別說明圖書館導覽影片與VR的結合。第一類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的VR360導覽影片,此類型屬於純旁白的導覽式解說,用VR在圖書館的不同地點介紹其歷史及特色;第二類則是有負責指示的導覽員,該導覽員以手勢帶領使用者至不同位置探索,影片後製時再加上旁白;第三類則是用VR拍攝真人導覽。當日現場鄭老師請我們針對VR導覽的三種呈現及敘事方式做票選,經線上投票後,現場的館員同道們更偏好第二種方式,此類票數比例為64%。以上三類的示範影片屬於較成功的案例。而實務應用上,VR 360的影片於拍攝時仍有技術問題需要注意,常見的問題如拍攝時畫面傾斜,導致畫面不協調,以及拍攝時畫面移動太快,而影片中的導覽員沒有移動,則容易造成觀者頭暈。

館員同道們亦可以使用非影片式的VR導覽,中興圖書館有請外包廠商製作的經驗,線上導覽的成品像是Google Map一樣,以鼠標互動呈現各地點的全景與附註之額外資訊。如若館員同道自身有意願製作,可以使用Matterport VR及Google Expedition這兩款軟體。第一種軟體Matterport可以很方便的製作VR導覽,這個程式會將整個空間以3D的概念掃瞄出不同樓層的實景,方便使用者點選進不同地方查看,同時亦有平面圖方便使用者選擇樓層,此外,館員同道在使用此軟體時會發現,新增額外資訊的選項更多元,除了文字敘述之外還可以新增影片。目前科博館用整個這套系統來做展場的線上空間導覽,受廣大使用者所喜愛,但此軟體是需要付費,如若各館有預算可以投入,可以以年租型合約使用該軟體的雲端服務。

接下來鄭老師為我們介紹的是Google免費提供的虛擬導覽軟體 Google Expedition,從手機端下載即可使用,以北投圖書館為示例,該軟體不能做空間移動,而是以空間切換的方式,由一個點切換至另一個點,且在每個地點都是定點查看,使用者無法以鼠標控制前進、後退。此軟體雖不如 Matterport的功能多元,但只要有360攝影機,館方就可以免費在網站上做編輯及發布。另外,亦有館方、校方將Google Expedition這套系統應用於虛擬戶外教學,網站內部有許多素材可供使用,師生以電腦、平板為媒介做廣播戶外教學,實屬現今的創新導覽方式之一。

而就研究層面而論,現今探討圖書館虛擬導覽研究與應用的文章數量較為薄弱。鄭老師為我們簡述近兩年的幾篇研究重點後說道,由於台灣沒有專精VR的相關學程,因此相關的論文與期刊文章較不成熟,尚有許多努力空間。

綜上所述,站在館員角度思考,VR的應用與研究是有一定難度的,幸而有鄭老師於年會為我們說明現今的趨勢與可使用的媒介,期許同道們能於後疫情時代多加嘗試與努力。

ProQuest亞洲區 呂德章執行董事–透過ProQuest論文出版計畫提高大學的全球知名度

會議最後,由ProQuest亞洲區執行董事-呂德章先生擔任主講人,為現場嘉賓說明ProQuest這幾年在亞洲積極進行的論文出版計畫。此計畫目標為提高全球重點大學之博碩士論文在學術界的使用率與能見度,同時也為能將這些重要學術產出透過ProQuest長年進行之微縮保存方式,做一個良好且長久的典藏。

ProQuest博碩士論文整理、典藏與數位化,起自於1938年由Eugene Power創立的University Microfilms(UMI)公司,直到1998年正式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可作為數位論文圖書館的異地存儲庫,在數位化風潮之下ProQuest逐年回溯已典藏之論文,並於2007年將數位論文內容匯入所開發之ProQuest檢索平台,以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資料庫行銷於全球,目前已有超過3000間圖書館訂購本資料庫,約全球70%頂尖大學都在使用。

關於論文出版計畫,是ProQuest積極收錄美國以外國家的學術產品之重點規劃之一。本計畫相關項目有:

  1. 簽約學校提供該校之博碩士論文非獨家之授權予ProQuest
  2. ProQuest將協助以下論文整理與典藏之工作:
    1. 由ProQuest專業編輯人員審核索引、提供完整引文和統一關鍵字設定
    2. 由ProQuest將博碩士論文製作為微縮膠片並提供恆溫恆濕之典藏處
    3. 可協助典藏各種格式之博碩士論文內容,如聲音檔、影片檔、資料集或作業系統等
    4. 協助提供ISBN
  3. 單本論文作業費用為USD$65
  4. 授權博碩士論文之作者可獲得將來銷售金額之10%版稅

同時參予本計畫之學校可透過「學位論文儀表盤分析工具」,進一步分析博碩士論文在全球使用情況,例如哪些國家對於學校博碩士論文使用率較高、或博碩士論文中哪些學科主題使用量較高、所有博碩士論文使用量最高的排名名單,以及博碩士論文歷年的試用量等等,是了解全球各地對於學校學術研究產出的需求與興趣度,以及學校學術競爭力分析中很重要的素材。

本計畫目前已經有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進行了解與導入,演講最後呂先生表示很希望能將臺灣產出之博碩士論文都引進到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資料庫中,因此特別提出於2021年底前論文出版計畫單本USD$65美金之費用可全數減免之優惠,期待臺灣各所大學的支持。

最後,中興大學王春香組長就近年來數據歸納整理的聯盟營運報告,以及漢珍公司關雅茹協理向與會來賓介紹近年的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的行銷活動,並請中興大學圖書館林偉館長為我們抽出今年DDC線上活動的幸運館得主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後,第17屆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研討會圓滿落幕。

本屆聯盟研討會主辦單位為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協辦單位: 美國ProQuest公司、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研討會集錦(感謝所有與會來賓)

(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