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上海情結(下)

張愛玲與上海出版界

要討論作家與城市的關係,即要看他(她)是不是在這個城市生活,在這個城市寫作,又要看他(她)是不是描寫這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她)的作品是不是在這個城市發表與出版,也就是說他(她)是不是在這個城市有固定的讀者群。

就張愛玲而言,她的大量作品都是由上海的期刊報紙首發並集結出版,可以說她與上海的期刊報業有著頗為緊密的關係。例如,她在由周瘦鵑創辦的著名文藝刊物《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 第一爐香》、《沉香屑 第二爐香》;在綜合性期刊《萬象》上刊登首部長篇小說《連環套》;在由吳江楓編輯的《雜誌》上發表多篇轟動一時的中短篇小說如《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其中,《雜誌》月刊社更是在 1944 年出版小說集《傳奇》,並在當時的各大小報上廣為宣傳,締造了四天即再版的記錄,圖中就是張愛玲小說集《傳奇》在《海報》、《新聞報》上所刊登的出版發售廣告以及再版廣告。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張愛玲:傳竒增訂本現已發售》,《新聞報》,1946 年 12 月 2 日,0008版

圖片來源:《新聞報》,1946 年 12 月 2 日0008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張愛玲小說集傳奇》,《海報》,1944 年 9 月 2 日,0002 版;

圖片來源:《海報》,1944 年 9 月 2 日0002 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題名:女作家張愛玲之自選小說集「傳奇」》,《海報》

圖片來源:《海報》,1944 年 9 月 27 日0004 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報紙方面,在當時上海灘的不少大報小報上都可以看到張愛玲的作品。上海解放後,張愛玲留在上海,並與當時著名的報人唐大郎有長期合作關係。1945 年張愛玲在唐大郎參與編輯的小報《光化日報》上發表文章《天地人》,這是二人合作的開始,之後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在由唐大郎主辦的革新小報《亦報》上發表長篇小說《十八春》以及中篇小說《小艾》。而《十八春》更是在1951 年由亦報出版社發行單行本。1947 年5 月16 日到31 日,張愛玲在由韓嘯虎創辦的《小日報》上連載《鬱金香》。而當好朋友炎櫻要
和妹妹和開服裝店時,張愛玲更是多次在《力報》上發表題為《炎櫻衣譜》的“公關文”,賣力做起了小廣告。

圖片來源:《鬱金香》,《小日報》,1947 年5 月18 日,0002 版

圖片來源:《小日報》1947 年5 月18 日0002 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圖片來源:《炎櫻衣譜——綠袍紅鈕》,《力報(1937~1945)》,1945 年4 月9 日,0002 版

圖片來源:《力報(1937~1945)》1945 年4 月9 日0002 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除了大量作品在上海出版發行之外,那個時期的上海期刊報紙上亦有大量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評價與討論,使張愛玲的曝光度居高不下。在張愛玲的首部長篇小說《連環套》刊登之後,傅雷在同年以筆名 “訊雨”發表文章《論張愛玲的小說》,文中高度讚揚了《金鎖記》,將其譽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並稱讚道“結構、節奏、色彩,在這件作品裡不用說有了最幸運的成就。” 張愛玲在上海期間受到唐大郎、夏衍、柯靈等人的賞識,那他們自然也是在報紙上對張愛玲推崇備至。例如,在唐大郎與張愛玲合作期間就曾以筆名”高唐” 在《鐵報》上發表文章《彩色的鴨子》,文中對張愛玲的作品讚歎不已,“最近又把她的《傳奇》增訂本,也翻覆看了幾遍,她的著作,是傳世之作,我本人對她則是傾倒萬分”。

 

圖片來源:《論張愛玲的小說(附照片)》,《萬象》,1944 年/第3 卷/第11 期/第47-60 頁

圖片來源:《萬象》1944 年第3 卷第11 期第47-60 頁;1911~1949 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

圖片來源:《彩色的鴨子》,《鐵報》,1947 年2 月17 日,0003 版

圖片來源:《鐵報》1947 年2 月17 日0003 版;中國近代報紙全文數據庫

有推崇侍護的,自然就有口誅筆伐的,那時上海灘的報紙上也不乏對張愛玲擠兌排揎的,而這其中由以潘柳黛最是“毒舌”。潘柳黛本名思瓊,別名柳黛,1920年2 月12 日生於北京市東城區一個旗人家庭,先是到南京給《京報》副刊當謄稿員,後因文筆出眾給多家小報當編輯。她以南宮夫人、真西哲等筆名在報紙上發表多篇犀利文章。1944 年胡蘭成寫了《論張愛玲》一文,發表在《雜誌》月刊,在文中大大讚美了一番張愛玲,說她“有著傳統的貴族的血液”,“有如黎明的女神”。於是乎,潘柳黛化名“真西哲”在《海報》上撰文《論胡蘭成與張愛玲》,將張愛玲排揎一番:張愛玲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這種關係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隻老母雞,吃黃浦江水的上海人卻自稱喝到了雞湯一樣。”而對於張愛玲的作品,她也頗看不上:“張愛玲的文章,並不是不好,但也只是很會迎合讀者,很懂得生意眼而已,並沒什麼社會意義。寫來寫去也換上在男女戀愛的邊緣上繞彎而已 ……談到文學價值,頂多也不過像‘康時髦蔔立登’一類雜誌上的通俗小說一樣。”當然,不少學者認為,潘柳黛對張愛玲的嘲諷有嫉妒的因素,張愛玲成名晚,但走紅迅速,並且留有多篇著名中長篇小說,而潘柳黛的文風過於犀利,常常是奇文處處,越寫越激烈,對當時的下層讀者有著較大的影響。其實,她們本因分屬兩個世界,怕是很
難溝通。

圖片來源:《論胡蘭成與張愛玲》,《海報》,1944 年9 月6 日,0002 版

圖片來源:《海報》1944 年9 月6 日0002 版;1911~1949 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

專門研究張愛玲的唐文標教授說過:“ 張愛玲寫作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她不能為同時代的中國人所認識,可說是陰差陽錯,也許亦是她自己所決定的。” 張愛玲有著老於世故的處世姿態,確又常常迷戀于人生樂趣,大概正是這種矛盾才使她在現代文學史有著不一樣的處境,而也正是這種矛盾才更吸引我們去欣賞她文字上的通俗與通透。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張愛玲的底色是蒼涼,不論是曹七巧、曼楨、白流蘇還是葛薇龍,怕是哪一個都和美好搭不上界。那麼,我們為什麼還喜歡看張愛玲呢,想來一是喜歡她文字中的精煉圓熟,二大概是喜歡通過她來窺探人性的真實。

參考文獻:
1. 柯靈,《遙寄張愛玲》, 《讀書》,1985 年,4 期 ,95 頁
2. 陳丹燕,《上海的風花雪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3. 宋以朗、符立中,《張愛玲的文學世界》,北京:新星出版社
4. 許子東,《許子東講稿卷二: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許子東,《許子東現代文學課》,上海: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
6. 祝淳翔,《小報青年張愛玲與小報報人的交往與分離》,澎湃新聞網
7. 路文彬,《張愛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孤島”》,《理論關懷與小說批判》,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