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南京領事館/總領事館檔案輯成(1921-1935) 隆重問市━文獻內容舉例

悠傳資訊公司出版 (書訊3-2)

【近代史料新發現.豐富文獻待探索】
本套文獻檔案有成千上萬全新出台,尚未被發覺整理的史料,在原始文件中,可以找到許多重要和有趣的研究方向,以下略舉三例說明值得展開的論題:

一、外交:南京事件(寧案)

1927年3月24日,北伐中的國民革命軍抵達南京,第二軍、第六軍士兵搶劫各國領事館與商家,攻擊在南京的外國人,共六人罹難,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文懷恩(Dr. John Elias Williams, 1871-1927)亦遇害身亡。英國領事受傷,美國領事戴偉士(John K. Davis)受困,下午即令英美船艦開砲反擊,造成國民革命軍及民眾約30餘人喪生。

1927年初英美等國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外交關係漸入佳境,未料發生如此重大的涉外事件,外交部長陳友仁緊急向各國表達歉意,但對外艦開砲之舉表達抗議,引發各國領事不滿。4月11日,由英國聯合在本次事件受害的美、日、法、義各國,要求國民政府道歉、賠償、懲兇,遭到武漢國民政府拒絕。此後列強因各自的利益和考量,分別行動,美國轉而與初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交涉,英國不久也與南京方面談判,至10月皆無進展。直至次年4月,美國率先與國民政府達成共識,解決寧案。然而寧案牽涉的,不僅是表面上的外交談判與解決,背後還包括了美國是否承認國民政府地位、中美平等條約與最惠國待遇等問題。也有部分論者認為,國民政府為換取各國承認,屈服於列強帝國主義的要求。[6]

1927年南京事件以及後續處理過程的討論,由於國際關係複雜,牽涉甚廣,又因檔案開放度低,致使這一重要轉折事件無法進行全面討論。所幸在美國駐南京領事館的檔案裡,留下許多可追尋的第一手線索。

當初砲擊事件的關鍵人物戴偉士領事,在寧案之後的遭遇如何?或許可以從檔案中一窺端倪。在《檔案輯成》內,附有戴偉士領事在1927年,寫給駐華特命全權公使馬慕瑞(John Van Antwerp MacMurray, 1881-1960)的信件:(圖一,May. 1927;圖二,May. 1927)


圖一,May. 1927

圖二,May. 1927

信件寫於5月,即是南京事件已經過了5個多禮拜,領事館的處境仍十分艱困。戴偉士向馬慕瑞建議,南京領事館的事務要暫時由上海代理,因為目前仍處在危險狀態,即使是領事館的中國工作人員,也不敢暫離美國船艦一步,以免遭遇不測。而大部分的美國公民也可能已離開南京前往上海。在官方文件無法正常傳達的狀況下,公務難以執行,領事館人員仍然困在艦上。戴偉士認為他應該前往上海才能幫助受害的美國公民提出損害賠償的要求。

第二封信,戴偉士更寫出其他受害領事館的情形,日本只留下了祕書,英國表面上正常運作,但也只留下了副領事。第三封信,戴偉士表示他本人可能於5月23日前往上海,6月29日被調往駐北京公使館,[7] 7月提出了關於南京事件時美國損失的報告。在8月以後,所有的信件都由副領事包懋勛J. Hall Paxton屬名,顯然此時駐南京領事館的領務已轉由副領事處理,他一再寫信向華府及駐北京公使陳情,表明駐南京領事館在3月24日的掠劫中,損失了大部分的紀錄和資料,連公文件號都已經遺失,要從外部存檔進行確認,港務亦無法承辦。9月美國駐南京領事館的公文標示「目前在鎮江」(Now at Chinkiang)、10月起則是「目前在上海」(Now at Shanghai),直到1928年底。(圖三,Sep. 1927;圖四,Oct. 1927)。本輯成內包括這段時期數十件更齊全的資料,研究者若仔細分析檔案,對研究南京事件(寧案)與國府關鍵期的中美外交關係,必能有所突破。


圖三,Sep. 1927

圖四,Oct. 1927
二、商貿:礦物買賣、抵制日貨

自清代洋務運動起,近代礦業發展就關係著國力強弱。但在列強同樣著眼於中國豐富的礦藏資源,或投入資本進行採礦,或希望能購得中方開採的貴重金屬礦,檔案裡面保存了1929年美國《工程與採礦雜誌》(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詢問中方,是否方便提供美國商人能購買的礦物清單。駐南京領事館為此去函農業與礦物部長,然而得到的官方答覆是各廠有不同的礦藏,該部只能提供廠商名稱清單,其餘事項請自行接洽。雖然官方回覆不全,但也可以從往來信函裡面觀察,美國廠商期盼開拓中國礦業貿易的決心。(圖五,May. 1929;圖六,1929)


圖五,May. 1929

圖六,1929

檔案裡也保存了中美之間,動物類商品的進出口數據。在這類產品的貿易過程中,1933年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中國為抗議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從1931年至1933年間,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商會自發組成「抗日救國會」,進行一連串的「抵制日貨」運動。美國政府雖然不在抵制之列,但也因為複雜的商貿網絡受到波及。1933年7月發生了美商上海茂生洋行自紐約購入兩桶魷魚,被南京抗日會當成日貨沒收的事件。上海茂生洋行請求南京總領事代為討回。然而抗日會拒絕,聲稱查獲的魷魚是日貨,無法證明為美國產品,雙方僵持。(圖七,Oct. 1933)到10月間,在南京市政府的協調下,才答應用比對不同產地魷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圖七,Oct. 1933圖七,Oct. 1933 南京聖保羅教堂1927年3月-1928年10月為國民政府軍隊佔用並漆上標語。
三、教育:教會辦學與留學資料

美國對於國民政府在南京的新教育方針格外感興趣,一方面因為支持南京國民政府的自由派知識份子如蔡元培、胡適等,都曾留學歐美國家;再者是基督新教強調設立教會學校的理念,教育中國學子、廣開民智成為傳教事業的一部分。1928年10月,由副領事J. Hall Paxton提交了關於「中國國民政府的新教育體系」報告(圖八,1928),內容包括教育部蔡元培、楊銓規畫的高教體系、廣東中山大學的設立、地方學校的重整、5月南京召開的教育會議、私立學校條例、教會辦學之問題等等,長達41頁,另附錄3份談論國民政府教育與基督教辦學的英文資料做為參考,是研究1920年代以來教育,尤其是教會與外國人士辦學的重要史料(圖九,1928)。


圖八,1928

圖九,1928

相對的想要前往海外留學者也不在少數。1933年庚子賠款贊助的海外留學諮詢委員會,曾致函駐南京美國總領事館,希望提出完整的美東學校名單,編成手冊,做為庚款留學生選擇學校的參考。(圖十,Jan. 1933)如眾所周知,1933年以來招考的庚款留美學生,無論專攻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已多有成就,不乏家喻戶曉的知名學者,甚至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影響中國現代學術界至為深遠。


圖十,Jan. 1933

【大量珍貴文件經整理重現示例】


Jan. 1933

Mar. 1923

May. 1923

Oct. 1928

清華大學羅家倫校長1929辭職呈文羅家倫任內除弊興利、聘請優秀學者、堅持20%圖儀經費,治校有方

接手清華年度預算遠低於前一年,仍聘大學所需職位

Nov. 1933

Jan. 1934

1931年9月美國駐福州辦事處的每月報告
註6 黃文德,〈南京事件:北伐期間中英關係之個案研究〉,《中興史學》(臺中:中興大學),第4期,1998。。
註7 黃剛,《中美互駐使館處歷任主管名銜錄》(臺北:培根文化,1998),頁153。

域外珍藏原始文獻,民初史料知識礦場

全套七輯126鉅冊 精裝出版

書訊3-1:隆重問市
書訊3-2:文獻內容舉例
書訊3-3:歷史小年表舉隅

歡迎海內外圖書館、研究機構、教育單位之學者、讀者、師生、研究人員推薦、典藏、閱覽、參考、引用。敬請洽詢: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