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學術巨人的學思之路(7) –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 劉正山副教授

獨行、翻轉、渴求知識的學習心態

熱情引領新學門的實力型學者

台大政治系畢業後,劉教授選擇先當兵,軍中期間的思考與長官的互動讓他決心出國進修,學習當時台灣學界尚未引進的新概念──微觀政治學。對知識純然的渴求進一步促使他攻頂博士,2006年回台後任職於中山大學,開設近年來越來越熱門的政治傳播學、政治心理學、民意調查等課程;2012年在中山大學創辦「微笑小熊調查小棧」(smilepoll.tw),是台灣第一個,也是國際學界少有的open survey data平台。儘管學術之路走得辛苦,但這也讓劉教授更珍惜學習的初衷與熱情。

 

 

 

 

 

對知識的不滿足 開啟學術路

有些人的學思歷程讓他人可以引以為楷模,有些人卻想走出自己的方向,劉正山教授就是一個例子。台大政治系畢業後,並不想直接攻讀研究所,反而決定先從軍報國,多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未來的路。但這不代表他對知識缺乏熱情,事實上,是太過渴求造成的逆向反應。早在大學懵懵懂懂的階段,他的心裡就渴望從個人的角度關心政治,但1990年代末期的台灣,政黨交替、全民直選都還沒個影,即使在國內最頂尖的學術殿堂,也顯少有人關心微觀政治學,更沒人料到這門學問在2002、2003年後逐漸蔚為風潮。

回憶起自己奇特的學術經歷,教授除了要感謝父母、老師外,還有軍中幫助他理出人生方向的長官。教授說:「他建議我兩個選項,考公務員或是繼續在台灣念研究所,但我兩個都不要,所以決定出國。」於是展開了他在部隊中念GRE、托福、準備申請學校的生活。經過這一段辛苦的念書日子,教授很慶幸有學校錄取他,他說:「我因為不滿足離開大學,又是因為不滿足進入研究所。」教授抱著一顆對知識最純粹的想望,期待到美國填滿大學時想學卻學不到的知識溝壑,希望能把這門學問帶回台灣,交給與他當年一樣想學卻苦無門路的學生。

出國留學的震撼教育

當教授滿心歡喜接到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錄取通知,龐大的金錢壓力隨之而來,因沒有獎學金的資助,碩士班的開銷完全得由家裡支持,這讓教授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責任,迫使他思考如何將自己攻讀的學位發揮最大的價值。教授提到,念研究所是很昂貴的決定,對本地生也是,所以每個人都是拚命念書,拚在兩年內修完36學分並且完成論文畢業。而教授的努力自然不在話下,他花了兩年克服語言,還經過一段掙扎以適應美國的教學方式。

美國非常重視研究方法、統計與量化的訓練,但劉教授出身於政論組,對量化是滿肚子的反骨,教授不禁說:「兩學期的統計訓練非常辛苦,因為大學時我是念政論組,血液裡充滿政治思想,往往會懷疑以數量、計量為主的價值。」但他再次強調,研究所不是義務教育,來到這裡就要準備好翻轉思考,接受不同的價值觀的。教授建議,在抱怨前應該先get your hand dirty(放手去做),嘗試原本排斥的東西,才不枉費出國念書。

2000到2006年在美國念書的日子,教授親身觀察到這引領世界的強國,其背後的政黨運作與經濟起落;站在學術殿堂,他可以清楚看見變化背後的脈絡起源,也深刻體會到一個學術發展興盛的國家,對世界的見解有多麼豐富。在這裡,有上千人參加的年會、有足夠的研究群、有最新型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這裡找得到你想學、國內卻乏人問津的次領域和新學門,而且還有為數不少的同好投入其中,甚至將它作為職業。

差點錯過的博士學位

念完碩士後,緊接而來是否要繼續念博士的抉擇。在堪薩斯大學挺過兩年碩士後,他有自信可以到前段的學校念博士,然而天不從人願,申請六間學校全數落空。其中,與當時在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任教的Robert Huckfeldt教授通信更是讓他畢生難忘。

當年,他特別想跟馬里蘭大學的Hunkfeldt教授做微觀政治學研究,卻得到這位教授婉拒的來信,寫著:「你身邊就有Paul Johnson了,怎麼還來找我學呢?」Paul Johnson是劉教授在堪薩斯大學的碩士指導老師,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碩班老師正與Huckfeldt合寫一本有關民意政治的書。教授吃驚又自責,原來打著燈籠尋覓的人就在身邊。這一個當頭棒喝讓劉教授回頭思考來美國的初衷,其實很單純是想將美國的知識帶回台灣、填滿心中對知識的不滿足。想到這些願望還沒達成,教授鼓起勇氣再次拜訪碩班老師Paul Johnson。Johnson教授因為感受到老師學習的熱忱,即使當時已錯過申請博士班的期限,但得到授課教授一致同意之後破例錄取,讓他得以繼續在母校繼續深造。

回頭看這一段曲折的歷程,教授認為自己可以得到這麼多貴人的幫助,一部分是出於自己無所求的學習態度;他強調,念書不能有太多想法,必須要專注,感恩每個機會的到來,當維持著積極學習的心態時,就會像個海綿永遠覺得老師給得不夠;相反的,若總抱怨文獻太多,學習效果就會打折,畢竟心定之後的讀書才是真正的快樂。

「文獻海」中考資格考

資格考可能是每個博士生最大的夢魘,社會科學領域的政治學更是如此。堪薩斯大學的政治學資格考有六大學門,每一學門下至少開設四門課,每個博士生必須選擇其中兩門作為主修,一門作為輔修。修完主修課後須通過資格考檢核,而輔修不需要考試。劉正山教授主修美國政治、公共政策,輔修研究方法,每個學門的領域廣泛,底下又有數個子領域,學生為了準備資格考常常超修學分。美國將資格考稱為comprehensive exam,其實也代表這些題目範圍沒有明確規範,學生必須閱讀非常多文獻,既融會貫通又能引經據典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場,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資格考是考試當日收電子郵件考題後在家應考,作答時間大約有兩天,但一題必須回答十頁,考生自行從十題中選三題。桌上疊著厚厚的文獻和書根本來不及翻閱,就算上網查,這些開放性問題也不是複製貼上文章可以解決的。所以每個考生都有一套整理文獻的方法,劉教授使用endnote書目軟體,尤其是用在管理電子期刊,比做筆記更方便快速,因此,他也建議碩士生從一年級就要學會使用書目軟體。

給研究生的學習建議

教授認為研究生要保有好奇心與感恩的心,好奇心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學習時雙眼會炯炯有神,隨時知道自己缺什麼、要念什麼,並且珍惜學習的機會;他們也會焦慮,但不是因為老師給的文獻太多,而是窮於時間太少,無法看完想讀的文獻。第二,報有感恩的心。研究所不是義務教育,所以要對父母的支持感恩、對師長的傾囊相授感恩,會感恩的人也會心虛接受別人的點子,最後創造屬於自己的原創研究。

當然,研究生也不能怕與世界接軌,目前歐美國家仍是學術主流的發展地區,最新研究大多也會被發表在英文期刊。若研究生嫌英文文獻篇數多、長度長而寧願看中文文獻,不可避免會與學術趨勢脫節,但研究生也不能盲目追隨趨勢,應該回到好奇心,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推廣Open survey data

微笑小熊調查小棧 (以下簡稱:微笑小熊) 是劉正山教授在2012年成立的民調平台,結合公益、學術與教育,旨在促進調查資料的保存與開放,將問卷的發問權與資料擁有權公開。成立微笑小熊前,教授曾接任中山大學民調中心的主任,他發現電話調查時間受限、受訪資料不透明的缺點,因此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和載具做調查。從公益的角度,被調查的公民有權看到自己的回答資料,調查過程公開公正絕無黑箱。學術上,微笑小熊可以讓學者快速得到的數據,省下電話調查、發放問卷的經費,促使學術傳播速度增快。教育上,讓學生可以在微笑小熊實習,體驗民調的產出和分析過程。

民意調查數於微觀政治學的範疇,教授當初在堪薩斯也難想像民調未來竟然成為如此重要的研究工具。老師以他的專業,為台灣建立第一批open survey data,幫助台灣學者的研究跟上世界的趨勢,目前已有超過5,000人認同微笑小熊的理念並加入會員,樂於參與不同研究的訪問調查,像是國家認同、空氣汙染或生活型問卷,教授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加入微笑小熊的行列,協助學術產製出第一線的知識。

(本文根據2015.12.15 實際訪談,謝宜珊記錄整理,關雅茹校對,朱小瑄、羅志承核稿,劉正山老師審稿)


劉正山教授小檔案

學歷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政治學博士(2002/5-2006/5)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政治學碩士(2000/8-2002/5)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學士(1994/9-1998/6)

經歷
中山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主任(2011/8-2013/7)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2009/08-迄今)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2006-08)
中山大學國際交流處僑生與外籍生事務組組長(2009/2/1-2010/7/31)
北美洲台灣研究學會(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會長(2005/6-2006/7)

研究專長
政治傳播、選舉行為、民意形成、研究方法

獲獎榮譽
2011中山大學社科院年輕學者獎 (College Research Fellowship)
2009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Fellowship-Visiting Research Fello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09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優良教學獎College Teaching Award(College Teaching Award)
2008中山大學全校優良導師獎(University Mentor Award)
2008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全院優良導師獎(College Mentor Award)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