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為一位於廈門外海的小島,清末被列為萬國租地,造就今日豐富的旅遊觀光風貌,諸如鄭成功石像、日光岩、領事館、洋樓等。其公共租界時期的治理軌跡與互動、教會影響與女學興起等,豐富的人文歷史在在吸引人們一窺究竟。
鼓浪嶼風光詩詠錄
(選詩出自「全臺詩博覽資料庫」)
鼓浪嶼的明媚風光早在清末日治時期已為人嚮往,如當時台灣曾有南清遊覽團,一行六十人抵廈,在鼓浪嶼領事館開歡迎會,可見當時廈臺交通往來熱絡。文人對當地的自然海景亦多有著墨,或著詩舒發遊歷之快,並稱鼓浪嶼為”蓬萊仙世界” 。例如1940年6月5日見於詩報,由詩人釋斌宗所寫的〈遊皷浪嶼〉:
輕舟來訪小蓬萊。覽勝尋奇逸興催。獨上層岩看皷浪。水聲鎖斷俗氛埃。
明朝大將鄭成功曾駐紮於鼓浪嶼,至今鄭成功像仍矗立在嶼外海中,後人有多篇詩緬懷鄭王事蹟,例如詩人王石鵬的〈登鼓浪嶼懷鄭延平王〉1903年5月15日刊登在臺灣日日新報:
延平王氣巳全無。小嶼彈丸列海隅。萬國衣冠爭競地。四圍山水自然圖。
洋樓架石凌雲起。鐵艦隨波向港輸。鼓浪有聲人不見。臨風遙憶淚沾濡。
鼓浪嶼上的最高點”日光岩”其美景亦有詩人作詩吟頌。例如1924年03月29日刊登於臺灣日日新報,由詩人黃茂笙所寫的〈游鼓浪嶼日光巖〉:
離却婆娑海外來。登臨如上最高臺。冠岩寺上一拳石。喚渡船頭百尺桅。
潮落空江游客倦。雲歸遠岫老僧回。四山金碧層樓外。旗鼓堂堂今又開。
公共租界時期紀實
清末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有13個國家於其地設領事館,以下出自臺灣日日新報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
領事館與清人之間多有互通往來,林時甫侍郎為廈門商會公選總理,過世訃文發給各領事館,各領事均前往弔唁,其中英國及日本領事禮節特別隆重,英國領事著軍服佩寶劍,日本領事則採廈門習俗致輓聯。
租界齊聚過節,各國間之交流亦屢有盛況:如西元1906年元旦,鼓浪嶼各國領事館,張燈結彩爆竹齊鳴。萬壽節來臨,假鼓浪嶼葉清池氏洋樓,設宴宴請各國領事官,燃放煙火中外同樂。又如為慶祝天長節,鄉紳士商與臺籍人士,齊聚鼓浪嶼領事館,共享華莚大放煙花。除了共慶佳節之外,更曾舉辦日英運動會,觀者如堵萬聲雷動。鼓浪嶼亦為美英日戰艦出入口,美艦遊至廈門,鼓浪嶼居民,張燈結彩升旗如眾,十分熱鬧。
鼓浪嶼還設高等女學堂,由耶穌教會捐獻創立後,學生源源而來,聲望蒸蒸日上,苦於經費不夠充足,無以維持長久,幸得耶穌教會牧師周恩榮募款溢助,成效日漸卓著,除了書本學習之外,另有學藝教授,包含織紗、刺繡、體操等。
時至今日,鼓浪嶼風光依舊秀麗,景觀建築巍峨聳立,想了解更多的相關史料可利用以下資料庫做查詢。
全臺詩博覽資料庫
日治時期期刊集成資料庫
漢珍知識網:報紙篇 (台日新+漢日新)
台灣文獻匯刊
台灣文獻叢刊
(1149)